202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中非高层互动日益频繁,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中非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非合作举世瞩目。地处南粤大地的广东与非洲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是中国赴非洲地理上最近、气候条件最相似的省份。粤非之间守望相助,经贸往来由来已久。 
中非合作,广东在行动。 11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粤非交流合作周暨庆祝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由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主办,广东国际商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处、非洲研究院共同承办,非洲国家驻穗总领事馆、非洲广东总商会、广东进出口商会、广东EVK汽车文化俱乐部、广东众爱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协办。省政协领导、省直有关单位领导和8个非洲国家驻穗领事馆官员,以及来自教育、农业、商务、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各界朋友和企业代表等3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会上,广东省政协主席、广东公共外交协会会长王荣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非友好小组副组长郭军,外交部原副部长吉佩定,非洲驻穗领团团长、马里驻穗总领事加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书记隋广军、广东省贸促会会长方利旭等出席并致辞。

王荣指出,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20年来,中非双方致力于发展高质量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论坛合作成果惠及中非人民。广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推动与非洲国家的友好交往,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当前,广东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广东将依托地方友好合作平台,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扩大双向投资、促进产能对接、加强医疗卫生合作、推动人文交流,打造新时代粤非交流合作“升级版”,跑出粤非交流合作“加速度”,让中非合作共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郭军在致辞中指出,广东对非交流合作起步早、基础稳、措施实、成效好,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在对非交流合作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广东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对非友好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加库表示,广东与非洲国家围绕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开展了众多互利互惠的交流合作。非洲驻穗领团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两地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表示,一直以来,广外重视并积极促进中非、粤非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广外在近三年就培养了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超过1000名。2016年11月成立了非洲研究院,积极搭建平台,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非洲研究联盟,在肯尼亚、南非和埃及建立了3个研究基地,为中非交流与合作提供决策支持;积极为非洲国家中国商会与广东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务实推进粤非产能合作,努力推动中非交流合作进入新阶段。接下来,“粤非交流合作周”将永久落户在广外,广外会继续在各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建设好非洲研究院,搭建粤非政界、商界、学界等深度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促进中非、粤非合作走深走实贡献广外智慧、广外力量。 方利旭表示,随着中非关系的高速发展,广东省对非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19年达近400亿美元,约占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成为中非合作的火车头。多年来,粤非贸易增长超过15倍,年均增速超过30%,累计超过300多家广东企业赴非洲投资,广东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迈向新高度。 开幕式后,省政协主席王荣带领中方主要嘉宾、非洲国家驻穗总领事馆官员参观粤非交流合作成果展和EVK汽车主题展板。粤非在公共外交,经贸合作、共同抗疫、医教文智等方面积极作为,成果显著。  粤非交流,四论坛并蒂 活动期间,为了帮助广东企业对接国内外商机资源,打造形式多样的经贸交流平台,还将举办中国大使大讲堂暨广东国际商机推介会、粤非产能、数字经济创新、汽车零配件及二手车贸易合作等四个分论坛, 广东省贸促会在现场举办了广东国际商机推介会 “走进非洲”专场,邀请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两个非洲国家驻广州领事馆的官员作商机推介;邀请了广东EVK汽车文化俱乐部联合发起人袁文星重点介绍了广东汽车配件用品及二手车出口项目。推介会后安排了自由对接环节。 中国大使大讲堂正式揭牌并首次开讲。原驻外大使周晓沛以独特视角看中俄关系、李华新聊了聊中东、张拓分析了中拉关系、詹永新谈了中以互动。 许镜湖、舒展、忻顺康均表示促进中非双边合作、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动。忻顺康举例说,为了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中国在南半球设立的首个航天测控站在纳米比亚境内,得到纳米比亚的大力支持,而中国也运用测控技术协助当地监测灾情,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忻顺康同时建议企业赴非前做好调研,找好项目,到达非洲后与大使馆、当地商会保持密切联系。  分论坛二设置了粤非防疫物资专场。尽管中国抗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贫困国家和地区仍急需抗疫援助。中国也经历了年初疫情爆发抗疫物质紧缺的阶段,许多企业耗费巨资购置了大量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国内疫情过后,造成了大量富余产能。全球抗疫“授渔计划”互助行动,结合粤非企业产能合作服务平台,采用“三合一模式”和“产能援助与技术援助融合模式”,由爱心企业捐赠一批、当地国家和地区采购一批、供需双方合作一批的办法,并通过新旧产能结合、产能与技术援助结合,支援当地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 多个粤非企业防疫物资产能合作及生产设备捐赠项目现场签约。粤企将捐赠防疫物资生产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助力非洲抗疫物资本地化生产。非洲广东总商会向非洲国家捐赠防疫物资生产设备,新南方集团则向冈比亚、尼日利亚等国捐赠现金、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 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霍江涛介绍说:“第一批生产线将陆续运往南非、尼日利亚、贝宁等5个国家,并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助力非洲抗疫物资本地化生产。” 论坛三首设粤非数字经济创新合作论坛。活动期间,在广东省贸促会的支持下,非洲广东总商会非洲青年领导力中心将携同12位来自非洲不同国家的青年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路演,项目涉及移动支付、生物制药、健康医疗、3D科技、社群直播等多个领域。 “疫情期间,非洲大陆逐渐意识到,通过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可以降低非洲国家数字化转型成本。”霍江涛说,得益于中国公司面向非洲搭建的电商平台和提供的移动支付技术、智能手机设备,非洲大陆正构筑起电商生态系统。中非电子商务合作正在助力非洲实现数字梦想,并帮助非洲提升创新、技术和竞争能力。 疫情期间,中非数字经济合作迎来了快速发展契机。以“云”上广交会为代表,各类数字合作平台、线上推介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合作蓬勃发展,有效服务中非企业对接。 “展会上云,5G技术的应用,使得中非客商如身临其境,缩短缩小了时空距离,将使中非贸易交流更便捷,交易成本更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继森认为,随着非洲电子通讯技术和5G技术的运用,中非贸易的电子化完全有可能。  汽车产业是广东第一大产业。论坛四特设粤非汽车零配件和二手车产能合作题论坛。论坛围绕汽车零部件及二手车出口非洲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 “产业发展,文化先行。非洲汽车后市场大有可为,EVK俱乐部一直积极的推动中非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国内和非洲的政策,其次要聚合多方资源,做深服务。本次论坛我们诚邀了广东二手出出口量最大的广物优车、汽车技术服务输出企业笛威欧亚、在非市场有成功运营经验的吉姆贝姆和孚瑞汽配等几家企业做分享,希望能够促进大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体输出,以促进粤非在汽车零配件和二手车的快速稳健发展。”EVK俱乐部何家康理事长如是说。

埃塞尔比亚、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几内亚、安哥拉、索马里等6个非洲国家商会现场与广物优车签约二手车出口业务产能合作。 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和广东EVK汽车文化俱乐部共同推动的塞内加尔公交公司和江铃汽车达成2000台车的合作,也在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 本次大会主场恢弘盛大,分论坛场场爆满,精彩纷呈。第二届粤非交流合作周搭建粤非交流平台,推进多维度务实合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广东力量。
|